線上討論

發表及回覆文章請先以google帳戶登入

32 則留言:

  1. 這部電影最近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很火紅。這部電影講述一位從小被送去英國的小女生,長大後帶了一位英國男友回家。裡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十分有趣。

    这部以父女亲情为主线,融合友情与中西文化差异的公路电影,激发出截然不同的火花。 如果台灣有上映的話,非常值得推薦大家去看!!!

    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507bgz-oI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ulala2013

    吳其棟 A100060501

    回覆刪除
    回覆
    1. Looks interesting! Hope it will be shown in Taiwan soon.

      刪除
    2. Wow!! 迅速瀏覽了一下 就猜想說是 一路有你!!
      真的,一路有你幾乎就是一股熱!
      家鄉還出現了這麽一大幅壁畫~~~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758559877495453.1073741862.598284220189687&type=1

      刪除
    3. 好消息!!
      老師你的Hope成真了!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09240555958034&set=a.1474350986113658.1073741828.1474167882798635&type=1&theater

      歷經多少波折, 《一路有你》終於要在台灣上映,
      在台灣的親朋好友,一定要去支持!

      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是關於你我心中最柔軟的那部分,關於家庭,關於父親,關於一切你我慢慢淡忘或者是已經遺忘的情感...

      6月27日 in89豪華數位影院 獨家上映!

      刪除
  2. 「打不倒的勇者」這部電影與「KANO」的運動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裡面說明一位南非總統曼德拉努力的廢除「種族歧視制度」,藉由國家的橄欖球隊(Rugby),打破白人與黑人之間的隔閡,凝聚國民的向心力。

    此劇情裡曼德拉說:「One team, one country」,一支球隊就代表一個國家,這句話所引申的意義,就是要呼籲國民,我們都是一家人,不分膚色、種族、不帶有偏見。

    而在劇中可以顯現出南非白人與南非黑人之間不同的文化與觀念,包括語言、習性、階級,皆有相異之處。唯一相同的是,信仰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精神支柱,感謝上天給他們所有的一切。

    而曼德拉總統的待人處事之道,以及具有感染力的演講和溝通技巧,也是許多國家元首該引以為鑑的。

    圖書館有這部片哦! 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看完了 :) 這部片可是具有振奮人心的魔力呢!

    「打不倒的勇者」(Invictus)
    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l8y9wFdA8

    主演: 摩根·弗里曼/ 麥特·戴蒙

    A101060021 口傳二甲 邱楷雯



    回覆刪除
  3. 「剛剛老師在課堂上討論關於男女法定婚姻年齡的議題,從中討論到相關婚姻年齡的差距,爲什麽男性與女性的法定婚姻年齡會有所不同?站在一個民主及自由的國度界限上,難道依然存在著男女不公的形態,而這到底是因為什麽而影響。」

    1962年,55個締約國簽署《關於婚姻的同意、結婚最低年齡及婚姻登記的公約》,該條約要求各方通過立法明確規定結婚最低年齡,從而凌駕於習慣法、宗族和部落的法律。台灣男女法定結婚年齡分別是18及16;中華人民共和國男女法定結婚年齡分別是22及20;而美國男女法定婚姻年齡則分別是18及18(有兩個州例外,內布拉斯加州為19歲,密西西比州為21歲)。

    我試著對以上的疑問進行了推測,一個法律法的制度往往考慮到一個國家的風土民情及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然後亞洲多半數國家是屬於發展中的國家,對於久有的制度及形態在某一定的程度下是存在的,雖然被刻畫成另一種高尚的形態。

    從以上簡單的分析得知,繁榮的國家在制定法律的時候都會比較公平且考慮了雙方的利與弊,然而屬於發展中的國家卻在制定律法時,因為受到了封建制度及一些傳統風俗的限制,導致了律法的制定不得已健全。網際網絡的普及使我們可以很便捷地得到任何資訊,當你在找尋各國相關婚姻的法定年齡時,你會猛然察覺到,亞洲多半數國家對於女性婚姻法定往往比男性來的低,這顯然證明了一件事情,亞洲對久有的封建制度有所保留。所謂的封建制度及風土民情是長期以來潛在社會的一種強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所影響的會是思維、文化比較保守且較不能達到一致,通常是屬於發展中的國家。

    在亞洲大部份的國家會給女性貼上一個標籤,而這個標籤並不會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有所改變,在某個程度上,會慢慢形成一種社會機制或是形態。從古至今,社會會設定女性是弱勢的、是卑微的、是需要幫助的,在時代的延續,這種思維便會植入男性的思維中,逐漸也接受了這個虛假的假定。男性便會自以為自己的強大,不管在政治、經濟、職業、甚至教育都會不假思索地站在社會的尖端,掌控一切的資源,杜絕了女性的自由,然而女性卻茫然地接受了這個結果。倘若所有的社會機制都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假以時日,男女之間的平衡線將徹底瓦解。

    亞洲大部份的國家依然認為男性擁有崇高的地位,父權的意識形態宛如大樹籠罩著大地,根深蒂固,反之,西方國家的女性對於女性主義的追求及渴望,不斷向社會施加壓力,尋求女性的待遇,這是目前亞洲少數國家依然做不到的事情。此外,亞洲及西方的文化差異也會對法律產生一定的影響。西方是民主自由的國土,雖然亞洲一些國家在努力邁向民主自由,但是依然受到牽制,文化的不同,意識形態的差異,往往會使法律上的制定是有所差異。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看法)

    林曻澔 A100060505

    回覆刪除
    回覆
    1. 澔: 論述有理,那麼基於我們的風俗民情與對自由民主的追求,究竟合法結婚的年齡限制需不需要改變呢? 怎麼改?

      刪除
  4. 我的立場,限制是必須的,倘若一個機制或律法不被限制,反而會引起軒然大波,但是在制定所謂的限制時是必須考慮長期以來存在社會的潛規則,而這些規則是身為執法者不能忽略的。我相信唯有打破傳統的封建制度,才能使社會更進一步發展。目前拿台灣為例子,台灣民主意識的高漲,對於自由的追求更是迫切,加上教育的普及,網絡科技的迅速,許多不公的律法、舞弊的政治勾結得以全面曝露,此外,台灣女性主義的崛起更是水深火熱,我相信對於婚姻的法定的不公是得以伸展的,爲了打破這種久有的機制,台灣的女性必須組織起「反抗婚姻法定的不公」的運動,透過媒體網絡的力量,集結女性,向社會發聲,尋求公平的待遇。唯有依靠社會群體的力量才能迫使執法者的「慷慨」對待,民主自由的追求是需要依靠大眾群體革命的力量才得以實踐,而且身為社會的一份子,絕對不能向不公低頭。雖然或許不能直接影響執政者短時間的修改,但是爲了下一代的女性,所謂「前人種樹,後人遮陰」,未來的女性才能蕩然地站在公平的待遇線上。

    回覆刪除
  5. 這個禮拜上的「跨文化溝通」裏面有提到同志是否能夠組織自己的家庭,這忽然讓我聯想到這段曾經在網路廣傳的影片「美国小朋友对同性恋的看法」。小孩子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這影片裏面有的小孩子是支持同性婚姻,有的反對同性婚姻。令人意外的是,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很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就思考和表達能力上來說,這些孩子甚至比很多大人都還要優秀。我認為,在現在這個越來越自由多元的社會,我們也應該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其他跟我們不一樣的人。

    我非常推薦給大家看這段影片,聽聽孩子們的意見。他們實在太可愛了!!!!! 贊

    「美国小朋友对同性恋的看法!」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_-IAaU5jA


    吳其棟 A100060501 口傳三甲

    回覆刪除
  6. 針對老師這禮拜提到的男女法定婚姻年齡的議題與滿20歲的投票議題,我認為男女生訂婚及結婚都言之過早,除非是在家裡經濟環境許可下就另當別論!!因為若是還在念書除了有學費要付以外個人生活也都需要花費的,那怎麼會有能力組成一個家庭呢?反倒是選舉投票的部分,我認為可以不用到20歲才可以行使這個權利!!相信上了大學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因此甚麼人是自己該支持的心理也都會有底才是!!!
    ps想請問老師那天廖雲章老師的課程錄影會放在這裡嗎??還是放在e-learn
    口傳二甲蔡宛凌A101060033

    回覆刪除
  7. 「歐洲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男女在做家務時間上的差距最大,從另一層面顯示印度性別差異的鴻溝。 」

    我有一個印度朋友,他告訴在印度的女生一出生都必須背負著許多的義務,如打掃、照顧小孩、照顧老人、工作等等;男人則只要工作,其他的時間就可以在家裡面吃喝、睡覺、看電視、聽廣播等。可想而知,印度乃是現今男女最不平權的國家之一。但是, 當西方的自由概念滿滿滲透去印度的時候,這種衝擊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種掙扎也可能是另一種的開始。《救救菜英文》就是一部印度文化下又帶有女權思想的電影。

    此外,除了男女平等,該片子也反映除了一個現在社會的殘酷現實:在印度的社會裡面,只有懂得說英語的人才會被視為有文化教養的人,只要你一開口說的不是英語,會被歧視,也會被認為是沒有受過教育。在影片中,母親因為不會說英語,所以覺得母親是沒有文化的婦女,因此女兒對母親的態度是非常惡劣的,不讓母親在朋友的面前說話,不讓母親來學校開家長會等 。

    我反覆地問自己,為甚麼說自己的母語就會被歧視?或許這是英國殖民統治後所留下的意識形態?

    觀後,我覺得自己好像上了一堂寶貴的課:「自信、尊重與平權」。這也是跨文化溝通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願與大家共勉之!

    《救救菜英文 》(全集)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k4S3lZ9x8


    吳其棟 A100060501 口傳三甲

    回覆刪除
  8. 這是我在了解多元成家法案時找到的一支短片
    其實就是所謂懶人包
    而這部短片是由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所製作的
    所以我不否認他們有傾向通過法案的訴求
    但是我覺得這部影片非常清楚的解釋了所謂的多元成家
    不管大家的立場為何,尊重是了解的第一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kB4AiPNTk

    A101060025 口傳二甲 莊淳惠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後一句打顛倒了
      應該更正為"了解是尊重的第一步"

      刪除
  9. 謝謝上述同學們推薦的電影、短片~
    對於理解我們上課提及的議題都很有幫助喔!

    請大家多多分享,也不吝留言啊!

    回覆刪除
  10. 我想要分享關於一部我在回台中的客運上看的電影《傳奇42號》
    內容是講述道奇隊傳奇黑人球星Jackie Robinson的自傳電影(我就不劇透了各位)自己看吧!
    其中有一句道奇隊總經理的台詞『我要的是一個有種不反擊的鬥士。』令我印象深刻
    在總經理不斷刻意以言語激怒Jackie時,難忍脾氣吼道︰『難道你要簽一個沒種反擊的球員?』此時總經理智慧地回了上述台詞。起初,我憤怒在當時大環境下無法為自己打抱不平的Jackie為何還要忍受總經理的這番羞辱?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難道Jackie就要為了五斗米折腰容忍一切謾罵?直到總經理說出了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受到了攻擊就立刻反擊雖然可以贏得一時的快感和勝利,也許能夠短暫的宣洩長久的不滿,然而能夠雅量放下並看淡容忍的人,比起身為「球員」的價值,更披上了名為「鬥士」的戰袍,小不忍則亂大謀,為了迎接更偉大的勝利,必須要有犧牲的覺悟。Jackie也感悟了總經理的這番話,堅毅地踏上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喔!我後來回家認真重看了一次(因為客運不舒服),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美國的反黑人文化還有深深的感觸喔!


    口傳二甲 黃婷蓮 A101060043

    回覆刪除
  11. 針對老師在課堂上討論的「爲什麽文化認同與跨文化溝通是息息相關」,對此,對於我的理解,跨文化的溝通在於彼此對於自我的文化的瞭解程度,當然我們可以站在學習的角度去理解,不過當我在與國外的朋友(異國文化)交流或分享時,鐵定,我必須對自己的文化有一定的瞭解,不過是民族、飲食、習俗等等,起碼要產生一定的認知度,那在溝通的時候才能到達所謂的跨文化溝通,彼此才能學習或瞭解彼此的文化,形成一個有系統及效果的文化溝通。因此,對於在進行跨文化溝通之前,本身必須具備對於自己文化的驕傲及認同,透過小時候的教育或是耳濡目染的學習,理解某個文化的背後含義,因為它的獨特而驕傲。

    口傳三甲 林曻澔 A100060505

    回覆刪除
  12. 關於上周的課程"身分認同"我想分享一系列的影片叫"what would you do?"
    這一整個系列在youtube很好找有些雖然沒有字幕但也不難懂
    包含"當你看到新娘因性向而被拒絕出售婚紗,你會怎麼做?" "'當你看到種族歧視在你面前發生,你會怎麼做?".......等,我認為人們除了要面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之外,也需要學習接納他人的身分認同,畢竟社會是由大眾組成的,多元的身分認同如何尊重與接納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裡面的每一個影片我都看過了,也真的都很發人深省,這樣的故事一定不只發生在美國,更不諱言的說在美國可能都已經是較好的情況了,若是發生在其他國家,真的是無可預知,他也不斷地在推出新的集數~希望大家能夠花點時間看看
    口傳二甲 黃婷蓮 A101060043

    回覆刪除
  13. 我必須大推Any day now 《愛回來》。
    光看預告片我就要用掉一包衛生紙,看完整部片大概一打都被我用光了。
    這部電影其實去年就在美國上映,但台灣前天 4/25 才上映。
    真人真事改編。
    內容講述1979年的Hollywood 一個剛離婚的男人(Paul)和一個變裝皇后(Rudy)邂逅,
    Rudy的鄰居房客是一個吸毒吸成癮的女人(Marianna)與她的唐氏症小孩(Marco),
    Marianna疏於照顧自己的小孩 整天吸毒、與男友狂歡,而Marco與他最心愛的洋娃娃(Ashley)只能相依為命。
    有天Marianna被DEA逮捕,而Marco將被送到福利機構等人收養。Rudy想要照顧Marco,Rudy認為Marco只不過是一個小孩,他不該受到這些懲罰,他應得有一個完整的家和家人的溫暖與愛。
    1970年代,美國同性婚姻才剛剛要開始為自己爭取權益,運動才開始萌芽。同性戀一樣是遭到歧視的,大多數異性戀所不能理解的。
    同性戀要撫養一個小孩?這更是不可能。
    Rudy與Paul要為了Marco爭取這個權益。不管家長的性向如何,只要有愛、有溫暖且能為孩子最大的利益而著想,這就夠了不是嗎?
    因為電影才剛上映,我不劇透。
    但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會哭很慘,哭到隱形眼鏡掉了都找不到。

    Alan Cumming是個非常棒的演員,當然它不只是演員,是多才多藝的鬼才。由他演繹Rudy是最佳的選擇。在劇中尾聲唱Bob Dylan的《I shall be released》,不同於Dylan嚮往光明的輕快明亮的節奏(原版當然是Dylan的搖滾民謠),Alan唱的我眼淚撲簌簌直流啊。私心推薦Alan哈哈哈,不論是演員、歌手或是作家。(Dylan影響之深遠,不用我推薦了哈哈哈)

    另外,我覺得這部電影是Patrik Aged1.5 《派翠克,一歲半?》悲劇版。Patrik Aged1.5是講述瑞典一對夫夫(瑞典2009年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想要領養一歲半的可愛小嬰兒,但因為一個小數點的誤差,而來了一個十五歲的叛逆少年。雖說瑞典已通過同性婚姻法案,但社會風氣依舊如往。福利機構也表明了不可能會有人讓一對同性的夫夫領養小孩子。於是將錯就錯,他們領養了十五歲的派翠克。
    這部電影圖書館有,可以去借來看。不同於Any day now的是,片中營造的氣氛不會太沉重,我反倒覺得滿歡樂的。

    推薦以上!

    口傳二甲 A101060023 扈偉琳

    回覆刪除
    回覆
    1. 2012不是去年 是前年哈哈哈哈哈哈
      這部片前年就上映了啦哈哈哈哈
      抱歉我時間概念嚴重出問題

      刪除
  14. 哇! 上面的推薦都很棒耶!
    我上周也看了Any day now ~ 大哭...
    我希望有更多不同立場的人能看看像這樣的故事,然後重新思考。

    回覆刪除
  15. 最近滑一滑twitter,看到了熱門的Tweet(Hashtag)
    是關於一場有關于歧視女性、把女性物化的風波,
    在一場RubyConf Taiwan的技術大會。(某种程式的編寫)
    因爲程式的編寫一向來大多都由男性等族群主導,這項活動鼓勵不分性別的人們來參與,
    所以不斷強調其“提供一個平等尊重的參與體驗,在每ㄧ場的活動與議程,無論性別、性向、殘疾、外貌、體型、種族、宗教甚至年齡,我們決不容忍任何形式的騷擾與歧視。”

    在前面一連串的介紹,故事開始了。
    就在這項大會中,其中一位男性演講者上臺時,在打開他的投影片前,“不小心”顯示了電腦桌面是一張性感、穿著比基尼的女性(Victoria's Secret)的廣告。
    問題來了,許多活動參與者就開始在twitter上對講者發難,責怪講者無視活動宗旨,歧視女性。
    最終,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出來澄清電腦是自己的(所以桌面照片跟男性講者無關),為這件風波划下句點。

    對這方面的了解不多,只是看了幾篇相關的文章後,有一些粗淺的想法:
    爲什麽女性用Victoria's Secret的廣告作爲桌面就沒事,但是換成是男性又不行了?
    (如果換作是女性用男性内褲廣告之類的話呢?)
    那些譴責這張圖片的人,覺得這是在物化女性,但是爲什麽如果是由女性持有這圖片,就不是物化了呢?
    個人覺得是不是在追求平等的時候,我們有一些盲點,以致想法會趨向有些極端,
    總不能因爲持有一張展現女性身體的圖片就被判定為歧視,不是嗎?
    (男性可以在大庭廣衆打赤膊,女性就被認爲是被物化,這算不算是另一種歧視了)
    真正的平等,或許就是人們不再以性別的角度來看待性別,也不再有任何差別待遇之類的。
    (有點難以解釋的意境)
    我很喜歡上次演講中廖雲章老師說的一句話:四方報的倒閉,才是四方報的大成功。
    而追求性別平等的最終目標,或許就是再也沒有人去提什麽性別平等這回事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忘了附上相關文章
      http://carolhsu.github.io/blog/2014/04/27/coc-railsgirls-community/

      還有關於RubyConf Taiwan
      https://twitter.com/search?f=realtime&q=%23rubyconftw
      http://rubyconf.tw/2014/

      刪除
  16. 近來看了部電影應該是之前還蠻火紅及出名的一部愛情片,來自泰國的愛情故事『Yes Or No 想愛就愛』。這部電影講述一位女生喜歡了另一位女生而在一起的幸福故事,女女同志相愛要在一起或許比較困難,但她們卻沒有放棄,而繼續抱著想愛就愛的觀念堅持下去!這部電影有第一和第二集,可以看到她們從開始認識、相愛、冷戰到繼續努力挽回愛情,都是很難能可貴的情感。我個人沒什麼看過同志的影片,這部片真的很感動!希望大家有空可以看看,也或許大家早已看過了,但還是想跟大家分享 =)


    Yes Or No 想愛就愛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KAVddmjoeU

    Yes Or No 2 想愛就愛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K1PUhZSPGA

    蕭如意 A100060503

    回覆刪除
  17. 第59届欧洲歌曲大赛(Eurovision Song Contest)落幕,冠军得主是來自奧地利的變裝皇后Conchita Wurst(藝名)。看上去就是精致的五官,留著一頭長髮,十足的美人胚子。
    但有點不搭嘎的是,臉上卻長滿了鬍子!
    沒錯,他就是貨真價實的男生,參賽過程因爲性別的關係一直飽受困擾,但Conchita Wurst一點都沒被打倒!
    最後領獎的時候 他說了:今晚是献给相信未来有和平和自由的每一个人的。
    沒有錯,就像他的藝名那般
    Das ist Wurst在德語中意味了“what do I care”“I don't care~”的意思性別究竟是什麽,誰在意了!(原意是這是我的香腸)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參考連接: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world/2014/05/140510_denmark_eurovision.shtml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511/355790.htm?from=fb_et_share

      http://matadornetwork.com/abroad/10-extraordinarily-german-phrases/

      刪除
  18. 今天看到了老師對於我期中報告的評語,想在這裡做個簡單的回應
    "這個作業關乎於 - 我,不是 - 我們。 所以你寫的那些我們,就是你嗎?"
    無論我怎麼掙扎,我仍然屬於我們的一員,是因為群體的價值塑造了如今的我,團體之間互相影響並且學習,之所以會以"八年級生"這樣的身分認同下手,是因為我認為我真的屬於非常特別的一個世代,四周的一切快速流段轉變的時代,在這樣奔流的年代,要如何站穩腳步,選擇未來的方向是我們必須探討與深思的。我也許不等於我們,但是我們塑造經營了我,日後相信也將持續牽引著我,而我即使再努力仍是擺脫不了"我們"這個群體帶給我的衝擊與反思,進而帶動我努力競爭並且改變一切在"我"與"我們"眼中不公不義的事情。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與"我們"就像身體之中的兩個人格,兩者一起降生於這個世界,彼此形塑拉扯,能夠互相扶持當然也能夠互相傷害,端看你是如何面對其中的磨合。

    A101060043 黃婷蓮

    回覆刪除
  19. 謝謝添順和如意上面的推文,值得關注的新聞和影片真的太多了,還好有你們的推薦!

    婷蓮,你的說明我看見了喔,我同意你的看法! 我與我們的確是不斷相互影響的,這也是課中我們不斷強調的概念。
    我喜歡你的水蜜桃族比喻,也把它寫進了今天發表的小文中,謝謝你的點子!

    回覆刪除
  20. 依稀還記得老師要我們滑FB的時候盡量有機會可以看看"最新動態"(Most Recent)而不是“熱門動態”(Top Stories),也常常為自己有一點同一甚至幾乎不同意的意見按讚,那麽我們就可以看到更多的聲音。

    但FB漸漸的似乎開始“去最新動態”,開始為每個人“客製化”每一份餐點(是...吧?FB動態是現代精神糧食!),進而達到利益最大化!美好的願景!

    https://tw.tech.yahoo.com/news/邪惡計劃啟動-大家都要知道-facebook-在背後偷偷幹的壞事情-045000222.html
    剛看到一篇文章的想法,雖然裏面很多誇張不實的説法的目的看起來好像純粹只是置入性行銷
    但是這樣的疑慮、隱憂是不是我們應該抱有?
    同時,我們又有什麽辦法可以對抗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添順: 唉呀,我上次看完竟忘了回覆你~ sorry
      謝謝你的資訊和提醒,我們真的應該多涉獵不同的訊息平台,勿讓自己的資訊管道被小圈圈化了。

      刪除
  21. 上課時老師有提到『口譯』的部分,對於一個同時在上口譯課和跨文化溝通課的我而言,雖說兩堂都是各上了快一學期的課,但卻不曾想過口譯和跨文化之間有任何的直接關係,原來它們可以混為一談,所以對此更是好奇,除上網搜了一下外,還回想起上口譯課時的學習經歷。

    網上寫說:『口譯本是以口頭表達的形式,即由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進行傳遞與交流的過程,所以它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因為包含了不同語言社會重要的交流形式、兩種思維的轉換過程。實際應用中也常因口譯者文化背景知識的不一而造成雙方交流障礙,口譯中其實跨文化交際差異的存在是常見的事。』

    這樣的介紹讓我想起了上口譯課時的狀況,翻譯的時候總能夠輕易發現到文化差異的問題,不同地方對於同一種語言的使用與發音都不一樣,進而影響到雙方聆聽、吸收和接受資訊,接著會影響到進行口譯的過程,比方說『英式』與『美式』英文的發音就已經不同。老師在課堂上還點出了中文與英文的不同點:

    1) 中文沒有明確的主詞、不一定要帶主詞(例:在中文,我們會說:“下雨天要帶雨傘”)
    2) 中文沒有動詞變化(例:英文裡有I Played,I Ate)
    3) 中文沒有單複數(例:英文裡有+S,Doctors、Nurses、Teachers)
    4) 中文的虛字(例:中文會用很多不同的字來代表某種意思,就像概念、想法、看法)
    5) 中文的成語與諺語(例:中文很多的成語與諺語在英文裡都無法直翻)

    其實這些不同之處就是跟文化差異有關,現實生活我們也會常遇到,比方說中國人見面愛客套地問“你從哪裡來?”、“吃了嗎?”、“近來忙什麼?”等等細節的問題,但這其實並非是實質性提問,而是一種禮節性招呼方式,所以中文口譯成英文時一般就會直接說“Hello!”、“Good Evening!”、“How Are You?”或其他。

    *其實這樣的發現感覺還蠻有趣的,小小的心得與資訊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收穫,不妨參考看看。 Ps:祝大家期末考試順利!=)

    蕭如意 A100060503

    回覆刪除